人社部明确!这3类人不允许弹性延迟退休
2025-05-14
2025年1月1日起,我国正式实施弹性退休制度,退休年龄从“一刀切”变为“弹性区间”,职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。然而,人社部在《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》中明确限制了三类人群的弹性延迟退休资格,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。
哪三类人不允许弹性延迟?
根据人社部文件,以下三类人群必须按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,不得申请弹性延迟退休:
1. 公务员
公务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,必须及时办理退休手续,不得申请延迟退休。例如,男性公务员若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,则需按时退休,无法延长至66岁。
2. 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
包括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(如校长、院长等),同样需按时退休,以确保管理岗位的流动性和年轻化。
3. 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他管理人员
如机关工勤人员、普通管理人员等,虽非高层领导,但仍需遵循“到龄即退”的规定。
为什么要这样限制?
1. 促进岗位流动,释放就业机会
公务员和国企管理岗位长期占据可能阻碍年轻干部晋升。例如,某省级部门若允许领导延迟退休3年,可能导致同一岗位10年内无新人接替。
2. 防止权力固化,推动队伍年轻化
领导岗位的决策权集中,弹性延迟退休可能增加廉政风险。政策通过强制退休机制,降低长期任职带来的管理隐患。
3. 平衡代际权益
公务员和国企岗位的稳定性较高,若允许延迟退休,可能加剧“体制内外”养老待遇差距。
弹性退休的具体规则有哪些?
1. 弹性退休适用人群
除上述三类人员外,其他参保职工均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,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。
弹性提前退休:可提前1-3年,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(男60岁、女工人50 岁、女干部 55 岁);
弹性延迟退休:可延迟 1-3年,但需与单位协商一致。
2. 办理流程
提前退休:需提前3个月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;
延迟退休:单位与职工需提前1个月书面确认延迟时间及权益。
3. 养老金计算方式
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、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,遵循“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、晚退多得”原则。例如,延迟退休3年可能使个人账户积累更多,同时基础养老金计算年限增加,待遇相应提高。
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,标志着我国退休政策从 “一刀切” 向 “人性化选择” 迈进。三类人员的退休限制并非“强制早退”,而是通过优化岗位配置,为社会整体利益让路。未来,随着政策配套服务的完善,我们将能更从容地规划退休生活。
来源:河南疾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