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35万人报名!高考最新部署→
2025-05-30
据教育部官网消息,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。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,强化统筹谋划、周密研究部署、精心组织实施,指导各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,全力以赴实现“平安高考”目标任务。
坚持底线思维 筑牢安全防线
一、全流程规范管理,保障考试安全
——拧紧责任链条。要求各地压紧压实主体责任,充分调动资源力量,强化风险隐患排查,完善安全工作举措,精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考试组织、考试环境治理、考风考纪建设等各项工作,切实守牢考试安全底线。
——完善制度保障。修订考务工作规定,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考务管理工作制度,健全考务工作人员管理、试卷印制、试卷运送与保管、考试实施、安全保密、评分阅卷等各环节全流程工作规范要求,全力保障考试招生公平、安全、科学、规范。
——加强安全检查。加强命题基地、印刷厂、保密室等关键部位的安保措施,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,严防试题试卷失泄密。对全体监考人员开展网上培训,考核合格方能上岗,切实提高履职尽责能力。
——强化应急处突。提前研判地质灾害、气象风险形势,指导各地摸排考点周边安全隐患,修订应急预案,细化处置流程,加强应急演练,严防自然灾害、突发事件等影响考试正常进行。
二、全方位防范舞弊,维护公平公正
——加强考试环境治理。指导各地联合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、清理涉考虚假公众账号、净化考点周边环境、打击销售作弊器材、打击替考作弊、治理涉考培训机构等专项行动要求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。
——强化人防物防技防。严格入场安检,推动智能安检门功能升级,强化对手机、智能手表(手环)、智能眼镜等违规物品的重点检查。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,确保考点内无线电信号屏蔽全覆盖,强化考场监考巡考,积极推动智能巡查巡检,织牢织密考试安全防护网。
——加强考试诚信教育。通过签订“诚信高考”承诺书、违法违规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,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,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考试观,自觉抵制舞弊行为。
三、全链条优化服务,做好“暖心护考”
——强化综合服务保障。深入开展“2025高考护航行动”,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交通、食宿、卫生、噪音治理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保障。继续做好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考试服务,为12个省份的16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,为1.4万余名残障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。依托各地中学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,有针对性地做好考生心理疏导、关心帮扶工作,帮助调适考前状态。
——优化志愿填报服务。优化升级“阳光志愿”信息服务系统,指导各地积极建设完善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,加强对中学一线教师培训,为考生提供“一站式”、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服务。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志愿填报咨询活动,通过短视频、网络直播等贴近学生的方式,多渠道、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、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。
四、全覆盖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氛围
——加大宣传解读力度。指导各地充分发挥“高考新闻发言人”制度,积极运用电视、官网、官微、直播、短视频等形式,组织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,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发布、政策解读、温馨提示、答疑解惑等服务工作。
——规范招生宣传行为。部署各地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高校招生宣传工作,加强对培训机构和自媒体账号涉高考行为的规范管理,严厉打击虚假宣传、收取高价咨询费用、违规开展培训服务、组织诈骗或作弊、诱导考生填报志愿、扰乱考试招生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,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。
高考考前提醒
为确保广大考生顺利参加考试,现就考试有关事宜提醒如下:
一、调适身心状态,安心从容应考。高考承载着百万学子的青春梦想和万千家庭的幸福期盼。各级党委政府周密部署,各相关部门齐心保障,社会各界携手护航,以最高标准、最严要求,确保新高考首考平安。请广大考生安心备考,保持平稳心态,合理规划学习生活,注意饮食作息,自信、从容迎接考试。
二、备齐考试文具,做好考前准备。考试文具由考生自备,允许携带的文具为:塑料透明外壳中性笔(黑色字迹,含备用芯)、塑料外壳自动涂卡铅笔(黑色字迹、2B,含备用芯,可用楔形笔头)、绘图可换芯铅笔(黑色字迹、HB或2B,含备用芯)、橡皮(无封套)、三角板(含45°、30°直角三角板,尺面只能印有长度计量单位或角度计量单位标识,无其他数学符号公式等)、圆规,以及用于文具收纳的全透明塑料文具袋(盒)。规定以外的文具不得带入考场。
请考生提前备齐备足符合要求的考试所需文具,并配合监考员做好文具检查。为保障考生应急所需,考点备有适量考试文具,考试过程中,考生如遇文具使用异常,可向监考员申领;下一场考试考生如需增补文具,入场前仍须接受监考员检查。
三、按时参加演练,熟悉考试流程。考生须按照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或考点安排,参加入场模拟演练。请考生在规定时间到考点参加入场模拟演练,确认考场位置,熟悉安检流程,确保入场着装和携带物品符合要求。自备文具须于模拟演练时接受检查,符合要求的方可由监考员放置考场内。文具放置后至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前,不得带出考场。
四、科学规划行程,严守入场时间。建议考生提前规划好出行路线、所需时间及交通工具。特别提醒: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,即6月8日14:45之后,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;其他科目开考15分钟后,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。6月9日的开考时间与前两日不同,上午化学(8:30-9:45)、地理(11:00-12:15),下午思想政治(14:30-15:45)、生物学(17:00-18:15)。6月9日再选科目考试时,只参加上午或下午第二场科目考试的考生,须在前一场考试结束20分钟后方可经智能安检门进入考点,并按规定接受“无声入场”检查。为确保顺利从容入场,建议考生预留充足时间,提前到达考点,避免因天气、交通等突发状况影响考试。
五、检查证件物品,确保顺利入场。考生须凭本人《准考证》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,赴考前请检查确认携带。严禁携带具有通信及照相功能(如手机、对讲机、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、智能眼镜等)或者有扫描、录放、计算、存储、查询等功能的电子产品,带有金属的服饰或铁磁性物品以及手表等计时工具,各种食品和自带的饮品,以及其他非考试必需物品进入考点(场)。请考生根据天气情况和“无声入场”要求备好适宜衣物,确保考试入场顺利。因疾病或身体原因需要带入特殊物品的,须携带由负责该考生高招体检的医疗机构打印、加盖考区招生考试机构公章的《2025年普通高招考生体内植入特殊物品证明》。重点提醒:高考严禁将手机、智能手表等通信工具带进考点,请考生不要携带或提前交由老师或家长妥善保管。
六、配合安全检查,有序入场考试。考生须主动接受智能安检门检查和“无声入场”检查,有序进入考点考场。如因个人原因影响正常入场考试,由考生本人负责。
考点(考试封闭区域)入口处,考生须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接受智能安检门检查。如有报警提示,考生须将引发报警的物品自行放置到考点指定位置,然后再次通过智能安检门,不再报警方为合格。对于经反复安检后设备仍报警的,考生须服从工作人员安排。
考场门口处,考生须自觉接受金属探测器检查,无金属报警提示视为合格。考生须进行身份验证(指纹比对/人脸比对、拍照),对三次验证未通过的,按要求拍照后入场,身份证、准考证交由监考员作进一步核验;核验无误的,当科考试结束交还考生;仍存疑的,当科考试结束后考生到考务办公室由主考核验。
特别提醒:连续参加上午或下午两科考试的考生,第一科考试结束后,不得离开考点,可在考点指定区域休息候考,第二科考试入场时须重新接受身份验证和金属探测器安检后,方可进入考场。
七、恪守诚信承诺,维护考试公平。高考不仅是对学识的检验,更是对品格的考验。考点实施无线电信号(含5G)屏蔽,大数据筛查核实存疑考生,考生随机编排考场,实行跨县监考、视频监考、考后复查比对,考生违规行为可实时监控或通过视频回放认定。如不遵守考场规则,有违规行为的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,并按规定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;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,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请考生秉持诚信理念,践行诚信诺言,警醒舞弊危害,捍卫考试公平。
八、关注官方渠道,及时获取信息。提醒广大考生家长提高警惕,谨防不法分子以“真题泄露”“内部名额”等名义实施涉考试招生诈骗。请考生及时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的考试相关信息。
来源:教育部官网、河南疾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