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喝汤,身体遭殃!揭开汤的“两幅面孔”
2025-01-07
天气越来越冷了
进入秋冬,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
鲫鱼汤、乌鸡汤、大骨汤、猪脚汤……
对汤的痴迷
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饮食文化里
但其实喝汤的讲究很多
喝好了是养生
喝错了可能会伤身
这些喝汤误区
你犯了吗?
1.营养都在汤里,汤比肉有营养?
从营养学角度来看,汤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,过量饮用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。
在熬制鱼汤、骨汤、肉汤的过程中,虽然会溶解出少量的蛋白质,但同时也会溶解脂肪和嘌呤。如果只喝汤、不吃肉,相当于扔掉了90%以上的蛋白质,却摄入了不少的嘌呤、脂肪和盐。
2.煲汤时间越长越有营养?
长时间煲汤不但会使食材的营养流失,还会导致汤中嘌呤、脂肪含量升高,不利于健康。
蔬菜汤煮至食材稍微软即可,肉类汤烹煮1小时左右最佳,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。
3.汤越浓,营养价值越高?
有些人对乳白色的浓汤有一种执念,认为这种汤特别“滋补”。
实际上,汤呈现乳白色的原因,是脂肪在熬制过程中发生了乳化,脂肪微粒由于光线作用而呈现出乳白色,这与汤的营养价值多高并无直接关联。
长期大量摄入这类脂肪高的汤品,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,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等造成损伤。
4.补钙就喝“大骨汤”?
骨头确实含有大量钙质,但难以溶解,人体吸收更是困难。据检测,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头汤中,钙含量只有15毫克,不及骨头中的万分之一。至于骨髓和骨油,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脂肪,过多摄取反而容易导致体重增加。
5.汤泡饭吃易消化?
用汤泡饭,由于米饭泡软易吞,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,增加胃的消化负担,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。所以,吃汤泡饭是不利健康的。
6.一餐要喝好几碗?
一般人吃饭时可缓慢少量喝汤,以胃部舒适为原则。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、高盐分、高嘌呤,则不能多饮,尤其是患有痛风、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,应避开喝这些汤。
7.放点中药更养生?
很多人煲汤时喜欢添加一些中药,以达到「养生」的效果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煲汤,是药三分毒,乱用药材可能会煲出“孟婆汤”!“药食同源”的食物也要注意用量。需要调理时,最好咨询下中医师。
- 上一篇: 三九天 | 一年中最危险的时候已到!养生牢记这3点
- 下一篇: 无